各单位:
根据《2021年教学成果奖校内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于2021年10月25日举行了2021年教学成果奖会议评审,共选出4项教材、26项教学研究成果奖参加答辩评审。学校定于2021年11月19日全天在惠宾楼四层会议室召开2021年教学成果奖答辩评审会,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答辩评审会时间安排为上午8:30-12:00(1-20号),下午1:00-3:30(21-30号)。
2.每个参评成果汇报时间为7分钟,答辩3分钟,请各位成果负责人严格把握好时间。
3.参评成果须在11月18日下班前将答辩PPT交至教务处教研与教材科。
4.具体的汇报顺序见附表,请成果负责人提前到达会场。
5.为加强交流学习,请各成果派代表全程参加答辩评审会。
6.参评成果PPT汇报的主要内容为:
(1)成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成果在本校教改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社会效应。
7.对于评审安排如有疑问,请联系教务处教研与教材科,联系人王莹、龚伍军、王美娟,联系电话67885006、67885004,邮箱jwc-jck@cug.edu.cn。
本科生院
2021年10月26日
附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1年教学成果奖答辩评审会顺序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负责人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1 |
“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
王焰新 |
学校办公室 |
2 |
地质工科人才“三观五能”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夏庆霖 |
资源学院、工程学院、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3 |
面向新工科勘查地球物理类“12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胡祥云 |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
4 |
高层次人才引领本科专业建设及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
李建威 |
资源学院、公管学院、海洋学院、计算机学院、党委人才办 |
5 |
中国心·国际视野:工商管理“四维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余敬 |
经济管理学院 |
6 |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李宏伟 |
数学与物理学院 |
7 |
基于创新和国际化驱动的自动化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吴敏 |
自动化学院 |
8 |
“党建引领、科教协同、专创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
成金华 |
经济管理学院 |
9 |
校企深度融合的钻探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蔡记华 |
工程学院 |
10 |
能力素养达成的遥感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刘修国 |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11 |
“双轮驱动,四维协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王占岐 |
公共管理学院 |
12 |
实施高校地理联合实践教学 构建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新模式 |
李长安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13 |
科普传播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梅珍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14 |
“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地理信息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郑贵洲 |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15 |
理实相融,培养地球化学复合创新人才 |
吴元保 |
地球科学学院 |
16 |
“133”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杜远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17 |
环境地球科学跨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马腾 |
环境学院 |
18 |
研究型学院践行“以本为本”的“三力”范式 |
章军锋 |
地球科学学院 |
19 |
登山户外运动人才培养70年探索与实践 |
董范 |
体育学院 |
20 |
目标能力培养的水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应用 |
靳孟贵 |
环境学院 |
21 |
材料类特色与主流融合型多元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李珍 |
材料与化学学院 |
22 |
地球物理学实践教学平台支撑拔尖人才培养 |
陈超 |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
23 |
艺术实践导向的成果评价体系改革与创新 |
杨明星 |
珠宝学院、艺媒学院 |
24 |
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 |
高翔莲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5 |
“多维循环驱动 多元协同递进”的机电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丁华锋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中智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 |
蔡之华 |
计算机学院、数理学院、高教所 |
27 |
应用层序地层学(教材) |
王华 |
资源学院 |
28 |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 |
张人权 |
环境学院 |
29 |
《地质学基础》(教材) |
杨坤光 |
地球科学学院 |
30 |
《地热工程学》(教材) |
窦斌 |
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