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简报

教学信息2012年第三期

时间:2012-05-17  作者:  点击:

第三期 总第461 二〇一二年四月五日


本期目录

l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龚伍军执笔)

l 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卓越计划实施(机电学院 康红梅李波 潘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教务处 龚伍军执笔

2011年3月14日上午,教务处组织召开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傅安洲,教务处处长杨伦,学工处处长王林清,校团委书记王甫,教务处副处长庞岚、吕占峰、王兴以及部分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学校下一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想法和措施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议由杨伦处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召开此次会议是基于王焰新校长在今年新年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精神,让教务处牵头就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展开调研,并提出具体方案。同时此次会议是一个务虚会,各位参会代表也是在教学领域有一定思想和见地的专家,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

傅安洲书记希望大家将分歧先放在一边,主要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发,展开讨论,既注重形式也注重内容。他对王焰新校长在今年新年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我校高水平学生培养还没有形成大思路,应系统深入调研,给学校提供总结报告,形成具体措施。

庞岚副处长就目前国内高校已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国家理科基地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相关教学管理机构又分为实体和虚拟两种模式。

余敬教授就此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我校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要明确培养目标;二是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体系如何搭设,能否分层次规划,做到目标鲜明、定位各异;三是采用何种组织模式,是松散式还是集中式;四是如何加强流程管理,创新选拔机制和激励政策。

校团委书记王甫就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基础厚实、有创新欲望、有独立精神、有为真理献身的优秀品质这四种特质。我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工作理念的系统性、二是培养模式的整合性、三是制度设计的开放性、四是管理工作的统一性、五是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六是组织形式的规范性、七是培养主体的多样性、八是学习模式的个性化,只有这样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其他与会人员也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充分的交流和研讨,会议在以下五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1、希望我校能成立相应的拔尖创新人才管理机构,例如“李四光学院”,对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通过制度优势快速推进此项工作开展,使优秀的学生有更好的制度和环境支撑,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培养交叉创新型学生。

2、扩大我校“李四光计划”的规模,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3、明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次搭建培养计划,突出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并体现国际化,探索激励机制,如将直博指标用来激励指导教师。

4、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除了需要培养专业知识外,还要培养综合素质,重视文化教育。

5、充分调研,通过学习其他高水平高校的做法,提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工作理念,并通过具体措施贯彻实施。

傅安洲书记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个命题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提出来的,主要是因为目前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基础教育也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导致了高等学校不得不进行干预,为少数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撑和帮助,为他们将来的成才助力。同时,学校应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尽量缩小专业之间的差异,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教学资源。

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卓越计划实施

——机电学院与富士康公司开展毕业设计合作

机电学院 康红梅李波潘利

为了配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机电学院从2010年开始,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进行了合作的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两次毕业设计的合作。

富士康作为全球3C代工领域最大、成长最快的国际科技集团,是全球代工服务龙头企业,是台企的领头羊、风向标,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

2010年上半年,机电学院机械系康红梅副教授向富士康副幕僚长刘克琪先生介绍了机械系将于2011年开始招生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刘先生非常感兴趣,配合该计划撰写了“富士康与国内一流大学校际合作引进人才规划案”,得到了总裁郭台铭先生的支持,也得到了机电学院的积极响应。2010年11月,刘克琪先生来访机电学院,双方就产学研合作事宜进行了初步商谈。由于工作地点在深圳,刘先生向武汉富士康科技园区最高主管陈国台先生推荐了机电学院,机电学院开始和武汉富士康进行了频繁的接触。陈国台先生一行首先来访,对双方产学研合作确定了一定的意向。机电学院院、系领导和部分教师随后回访,参观了武汉富士康科技园区并听取了各个主管的介绍。由于武汉富士康发展很快,能够吸纳大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和培训,双方决定从毕业设计合作开始,进行实习合作。

在工业设计系蔡建平、机械系康红梅的推动下,机电学院和武汉富士康在2011年3月到4月期间对15名大四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首次毕业设计合作。进厂实习前,富士康制定了培养规划、培训方式和考核制度,并对园区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进行了讲解。在富士康期间,学生进行了Rhino电脑辅助设计、塑模设计和冲模设计、新产品设计流程介绍等课程的培训,组装生产实习、机加工实习、钳工相关生产实习、成型生产实习等实习环节的培训。富士康方面每天会对学生的情况向机电学院进行反馈,机电学院也会及时了解学生在富士康的信息,提出一定的建议,完善毕业设计合作环节。毕业设计答辩时,机电学院进行了富士康专场答辩会,邀请富士康工程师参加答辩,机电学院导师和富士康工程师根据学校和企业双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分别对学生毕业设计表现进行评价,富士康对其中的优秀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奖金进行奖励。

配合毕业设计合作,武汉富士康陈允隆协理,根据自身的科研和技术积累,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机电学院的师生做了“情感化设计”和“释放设计潜能”的两场专题报告会。陈先生的讲座从古典传说到生活趣事、从现代先进加工技术到时尚造型,用丰富的实例、幽默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展现了产品设计的魅力。

2011届毕业设计合作期间,双方就确定了进一步进行毕业设计合作的意向。在机械系康红梅、机械系主任李波的推动和各方面的努力下,机电学院和武汉富士康进行了2012届毕业设计合作。总结了上次合作由于时间关系,武汉富士康没来得及确定课题,主要以理论和实操课程培训为主,2012届毕业设计合作更加趋向于毕业设计的本质。富士康首先对工程师提出的课题进行筛选,机电学院向学生进行发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并查阅资料,写出对课题的看法。富士康工程师来学校对学生讲解每个课题,学生自愿报名,富士康根据报名的情况进行甄选,选定了15名大四本科生,他们将在武汉富士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实习。

2012年2月,机电学院与武汉富士康举行了毕业设计合作启动仪式。会议签署了院、企、学生毕业设计合作三方协议,机电学院为富士康9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颁发了聘书,富士康方面负责人就合作的注意事项、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耐心解答了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按照协议,毕业设计合作采取双导师制,富士康提供有经验的导师,他们将结合武汉富士康的实际生产需求和研发需求,对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机电学院指定联系老师及学生干部,协助富士康进行工作;协议规定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对学生的奖惩制度;协议还约定,机电学院和富士康将定期举办双方研讨会议,针对目前培训方式进行改善并规划未来校企合作。

目前毕业设计合作正在顺利地进行。富士康根据课题的不同,将15名学生分为塑模组、冲模组、机加组和机构组4个小组,进行了不同的课程培训,并对每个学生制定了毕业设计规划。机电学院要求每个校内导师每周至少和学生交谈一次,以了解学生在富士康的情况,并加以指导。在四月底毕业设计合作结束后,学生会回校进行毕业设计后期工作,主要由校内导师指导。双方还会进一步协商合作学生毕业答辩的形式和富士康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制度。

机电学院和富士康希望借助于毕业设计合作,对机电学院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合作的基础和优良的资源,对双方的全面合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报送:校领导,校教学委员,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教学院长、教务科

印发:教务处各科室

审稿:庞岚 编辑:龚伍军 本期4版

信箱:jwc-jck@cug.edu.cn 电话:(027)67885006 地址:教务处一楼教研与教材科

上一条:教学信息2012年第二期

下一条:教学信息2011年第六期

关闭

Copyright 20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388号 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