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琦)2021年11月25日下午,法学系全体教师齐聚公管楼围绕“态度”“方法”“投入”三个关键词,召开了2021年秋学期的教学经验研讨会。
胡中华老师交流的题目是《良心活的细节阐释》。胡老师从自己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入手,总结出一个规律:教书是个良心活。不管是学生评教、同行评教还是督导评教,这些都是呈现于外的数据和指标,最关键的是教师内心对自己的评价,这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执教态度。首先,教师应从知识传授上升为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如果知识是干粮、能力是猎枪,那么思政教育关心的就是手持猎枪和干粮的人。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网络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都能为学生提供干粮,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却能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特点将人文素养透过真心感悟传递给学生,这种与网络课程资源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化特质的交流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其次,在与学生的交流形式上力争实现某种程度的表演性,目的当然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兴趣阀值日益升高的时代,大家看看B站上酷似段子手的教师,我们怎能没有压力?为了超越,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流量媒体上的教学内容,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打造自己的授课风格。学生经常说民法学的课堂不像是讲制度规则的法学,因为乍一听里面充满了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文化,或者说是生活本身,这可能就是讲台上的我,这个非格式化的教师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宋冬冬老师交流的题目是《我以我手书“育人”》。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宋老师从自己讲授的刑事诉讼法和企业法课程入手,详细总结了“王道与霸道”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对学生有用是“王道”。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每个法科学生的梦想,而宋老师对刑事诉讼法的讲授借鉴了法考培训机构的专业资料,对知识点的详尽梳理和表格式对比让学生倍感有用,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升。其次,让学生感到有趣是“霸道”。充分运用媒体案例和影视剧中的桥段来讲授知识点,这种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宋老师说,树有根水有源,教学方法的运用离不开教师善于学习的习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法律发展更新的速度很快,唯有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将刚才胡老师所说的扩展性知识运用自如。
蓝楠老师交流的题目是《躬耕于教学“责任田”》。蓝楠老师的教学责任田是环境保护法学,她首先从授课门数众多到落实责任田的曲折过程回顾了法学专业艰难而卓越的发展史,并认真总结了躬耕责任田的理念和路径。蓝楠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以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具体路径是将课堂讲授与多元化沟通相结合。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和外国环境法课程往往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又不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头戏,所以教学优势先天不足,只能另辟蹊径。在课堂讲授中采用问题中心的解答互动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之外,注重与学生的交心,为学生切实关心的考研就业或生活问题提供参考信息,并积极引导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下学期有五门课程,蓝老师表示,还会一如既往地耕好责任田,这是一个教师的本分。
三位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参会教师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就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投入展开讨论,议题逐渐拓展到培养方案的完善、课程思政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拟法庭方式、法律诊所教学方案等内容。本次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全系达成了对教学工作的系列共识,拉开了新文科建设教学研讨的帷幕,为法学系形成热心教学事业、提升教学质量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